拜年是不是无意义社交?不善社交的我发表一下看法!
过年又要开始面对七大姑、八大姨、一堆长辈,对你的各种灵魂拷问:有对象吗?结婚了吗?有孩子了吗?要二胎了吗?工资多少呀?买房了吗?买车了吗?什么时候要三胎呀?
对于从小不善社交的我来说,想想就有点害怕。
从小到大,我都不是特别擅长社交的那一类人。工作之后,在各种饭桌上、酒席上,我也几乎都是,那个默默埋头吃饭的人。
曾经在大学期间,为了让自己合群,为了所谓的社交和朋友,也逼着自己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,去参加演讲比赛、辩论赛,去竞选班干部,去和朋友参加各种聚会游玩……
但一圈下来却发现,违心地去做这些事情,让我真的很不开心,我不喜欢这样闹腾腾的日子,不喜欢这样的自己,不喜欢对一些并不重要的人和事,耗费精力。
强迫自己去社交,只能把自己搞得更累、更挫败,更加自我否定,更加抑郁。
还记得“樵夫与牧羊人”的故事吗?
牧羊人一边放羊,一边和樵夫聊天,樵夫碍于面子,就只能放下手中的活计,陪牧羊人聊天。但等到天黑,牧羊人赶着吃饱的羊群,愉快地回家时,樵夫才发现自己却是两手空空。
千万不要因为去结交权贵、刻意讨好,而忘了真正重要的东西,忘了自己本该走的路。
我们老家,有一个在镇上做官的亲戚,说是做官,但实际上,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办事员。
但即便如此,在老父母眼里看来,那也是将来做大官的料,对他不敢怠慢。
而我最烦的,就是去他家拜年。
每逢大年初二,都会一家人带着礼品,浩浩荡荡的去他家拜年,而我和妹妹,因为是女孩子,则被留在门外,由我爸妈带着弟弟,进门去给他家拜年,去给他家的孩子,送压岁钱。
在我的记忆中,我和我妹妹,似乎从来没有进过他家的门,爸爸妈妈也不会在他家久坐,寒暄两句,就会很知趣的退出来,从来不会在他家吃饭。
这些在我看来,真的都是无效社交。因为这位亲戚,从来没有在任何事上,帮助过我们一家。但即便如此,父母还是每年,毕恭毕敬地去给他拜年。
直到我在梁晓声的《人世间》读到:
几乎所有底层人家,都希望能与一户有权力的人家攀成亲戚,即使八竿子搭不上,能哈着往近了走动走动也是种慰藉。即使从不麻烦对方,但确实有那么一种关系存在的话,那也足以增加几许生活的稳定感。
我才开始理解和体谅父母,或许他们也从来也没有想过要麻烦他,但有这样一位人物的存在,会让他们的心灵,多几分安定和底气。
但这种虚无的底气,多半都是幻觉。只有势均力敌,才有可能成为朋友。
曾经也遇到过很多热衷于结交权贵的人,他们在酒桌上推杯换盏,许下豪情万丈的诺言。但到了真正需要处理问题的时候,却往往因为能力不足而掉链子,最终落得人财两空。
当你能力不足时,热衷于去社交、建立人脉,很多时候都是无用之功,因为最后让你成功的,还是你自己的实力。
种下梧桐树,才有凤凰来。
社交的唯一捷径,就是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人生的贵人,从来都是自己。
1.圈子不同,不必强融
现在有很多付费社群、大佬饭局,有些人为了拿到入场券,花费时间金钱去应酬、去社交,希望能够融入圈子。
但当你能力不足的时候,实际上是很难融入这个圈子的,人家有项目的时候,依然不会带你玩。
不如潜下心来,好好修炼自己的核心技能,当你具备真正的能力时,你自己就会形成一个圈子。
2.大多数社交都是无效的
很多人以为,和某个大佬吃过饭、加过微信,就等于拥有了某种人脉。
但实际上,他们也只是躺在你的通讯录中,最多也就算个点赞之交,并不能真正的帮到你——你所谓的社交,其实都是无效社交。
3.你有用的时候,朋友最多
等你真正具备某方面能力时,自然有人会慕名而来。
革命友谊,都是在战斗中结成的。
只有当你能帮别人解决问题的时候,别人才会真正的把你当朋友。
另外,我们在社交中,也可以少一些纠结。很多时候,我们发个朋友圈都改了又改、删了又删。
但实际上,你刷一遍朋友圈就会发现,真正在意你的人并不多,你精心编辑的朋友圈也并没有多少人会给你点赞评论。
大家真的都挺忙的,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意你,也没有几个人想参与你的生活。
最后,我想说,虽然拜年是全国最大规模的强制社交,但拜年,并不是无意义社交,只有当你被强制非要见某一个人、非要给某一个人拜年的时候,才是无意义社交。
把有限的时间和心思,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,才不枉此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