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,添了些沉静与苍凉,那是生命的隐忍与退让,希望的沉淀与积蓄,从容,淡泊,静谧,安祥,适合指尖轻触的时光静静流淌。
今年是幸运的。屋外寒风瑟瑟,却有一阵清香扑鼻而来,走近一看,是奶奶在煮东西,那豆子在锅里翻滚冒着金光,组在一起好似一个大笑脸。
“这是什么呀?”一个甜糯糯的声音传来。
“我在做豆腐。”奶奶满脸自豪。
“做豆腐?表奶好厉害哦。”表妹很疑惑,豆腐也能自己做,这下奶奶更骄傲了,这可是来自小朋友的肯定。
“那我教教你吧!”
冬天,年底,你会做什么呢?老一辈的当然是准备年货啦,老一辈的传统是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可能在我们看来这些东西完全可以用钱买得到,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技艺,若是失传了,就再也买不到了。 “都快来,都快来!这第一步很关键,就是煮豆子……”奶奶的声音拉的很长,好像很急切的想让大家知道第一步很关键,只见那一颗颗饱满如初的黄豆粒活蹦乱跳地跑入锅中,在开水中翻滚,热气腾腾的,为这个寒冷的冬天添上一处不一样的艺术之光。
“准备出锅喽,这第二步呀,也很关键,你们都听好了!”这语气好像在命令我们,我们也只能服从喽。“这一步呀,我们要将煮烂的豆子放进一口大缸中,这煮烂的豆子在大缸中加上我们调好的‘卤’,就能变成美味可口的豆腐脑了。你们要注意,把我们调好的卤水加入缸中,一定要一边看着缸里面一边倒,加适量就行,这一步是重中之重,他决定了豆腐的成败。”我和表妹纷纷点头,她的小脑袋瓜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懂了,却把大家逗得哈哈笑。
从清晨到晌午,那一粒粒豆子正在经历它们人生的蜕变。
“都快来帮忙,这一步需要大家齐心协力。”奶奶叫喊着。
“这一步叫‘装包’,你们几个分别拽着笼布的四周。”我们照做,只见奶奶从缸里舀出那一个个长得像云朵的物体放在笼布上,它们QQ弹弹的,好像在跳集体舞。
“这就是豆腐脑了,你们要尝尝吗?”
“要!”随后我们便把那云朵塞进嘴里,奶奶看着我们的表情哈哈大笑起来,就连我的家乡话都蹦了出来:
“怎么无盐拉味(没盐没味)的。”
“当然喽,这要搭上小菜才好吃。”奶奶好像在幸灾乐祸,
“那为什么要装在布里呀?”一个小脑袋又从身后探出来,眨巴眨巴眼。
“因为要让它成型,所以要放在布里面,将里面的水分过滤掉,我们还要找一块大石头压在上面呢。”
“那我去,那我去!”小屁孩儿高兴地跑了出去,奶奶在后面笑了笑。
“暖阳照耀万物生,冬日洒满春意”坐在阳光底下,虽然是寒风扑面而来,但人们也不是常说:“冬天来了,春天不就也近了。”大家都安安静静的度过了一个中午,又陆陆续续地出来围着那被包裹的豆腐。终于,奶奶拿着长刀出来了,看来是要将它们“大卸八块”了。
“你们都看好了,切豆腐也是要有技巧的,要用细长的刀,切好之后要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好,它们可是很脆弱的,摆好之后要将我们买好的大盐撒在上。”
“盐?”
“对呀,撒上大盐腌制它们。”
“腌制?不是做豆腐吗?”我们头上的问号越来越多。
“哎呀,老祖宗留下来的怎么能只是做豆腐呢?当然是有更多的用处,撒上盐,晒一晒,就变成美味可口的豆干了。”
“豆干?”
“对,就是你知道的那个豆干。”
“哦,原来豆干是这样做的呀。”我们观看的各位都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。
一颗颗金黄的小豆子在不到短短的一天中,完成了它的使命,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,做出了人生的蜕变。我泱泱中华,上下五千年,这样的蜕变怎会少,但是在一次次的蜕变中,一次次的创新中,祖辈们留下的技艺不能被忘记,不能被抹去。就像崔颢的诗中曾写道: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”这不仅写出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看到壮美的景色,也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,“黄鹤楼”至今仍然被世人仰望,他不可能被人遗忘,就像崔颢的诗仍会一代一代的被人诵读下去。
在这个发展快速的时代里,“不忘本来”,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筑牢文化自信之基,莫让民间艺术消散人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