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真的很喜欢品读文字,与文章中的人物共情。可我又是一个俗气至顶的人,没有什么宏图壮志,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够累的了,更别谈什么山河星月,我只是荟荟众生中的一员,时常被困难阻碍而不得前,隐没在人潮中,等待光的救赎。
回想小升初那段时间,连休息时间都被挤缩。同学们的脸上多了份沉重,少了份欢乐。那曾聚在一块儿的小群体,也各自分散,一头扎入题海中。
遇到不会的题只会与较着劲,赌赢了,皆大欢喜,赌输了,就一败将惨兵。我疯狂地挣扎,想摆脱这个处境。没想成,刚从洞中爬起,却又卡进了缝隙中。
我现在也差不多看开了,毕竟六年时光的最后一张通车票,总得拿稳来。于是生活变得枯躁无味了。书上放着卷子,卷子上放着书,那日复一日流下的墨水就像极了我那颓废的生活。有可能是小说看多了吧,遇事便总会带点浪漫色彩。
我喜欢妄想我能向着光源跑出这四四方方的教室,去寻找蓝天的深邃,去观赏白云的飘逸,去感叹大海的壮阔,去赞昂原野的芬芳。我想那细碎的光源便成了我心尖上的微小执念。
但是我还是被困在这四四方方的教空里。
于是我又染上了个莫名其妙的习惯。
我喜欢在写完一支水笔芯后,珍惜地把它保存起来,把它放于一个四面透明的小盒子里,与其他写完的水笔芯放在一起。在我心里,这就像一个古怪又神圣的仪式;每每进行时,我总郑重其事,小心翼翼的放入盒子,再轻轻盖上。
这时,不管再差的心情也会像一件穿脏了的衣服被拿去洗洗、晒晒,阳光便自然而然的蔓延开了。这会儿,我又欣喜的发现,我好像望见那斑斑绰绰的光影了。
我爱上了文字,也就爱上了阅读。他们把我的眼睛带上去旅行。
通过作家的文笔,我并没有看到大海的壮阔,但我看到了小溪的优雅;我没有看到原野的芬芳,但我看到了小草的翠绿。于是我便豁然开朗: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,但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,自己的光源。
我终于从缝隙中挣开,虽狼狈不堪,但是总归顺利,生活也继续顺着正轨前行。但我不再抱怨,不再颓废,不再自我催眠。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,会在某天让我看到坚持的意义。
原来,引导我的这束光不是别人,而是我自己。
要今朝理停云,来年要秋霜,在雾气弥漫的日子里,窥见天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