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钟和暮鼓响了几响,空荡无力更传不进任何人的心。一月有余,巧是步入秋老虎的血盆大口。一路向东来到新元大门,又从南楼跨鹊桥迁北,新教室在东方一角。
且不说怀归式的装潢。这使得本没多少历史的新元徒添一缕悠久的故事感。我甚至想引用“饮冰室”一名来比喻它;想来夸父但凡路过也要瞧照当初后羿是不是误把太阳说射进了初三1班。不过倒也不全是坏处,相比之下清凉的三伏天在我眼中显得分外美好。于是拉着小友走出教室,指着窗外荫绿,多美的海洋。
原早耳闻“绿色海洋”,偶有一见才方明白了:午风温热,轻拂过林梢,婆娑树影虚实相掩着。日光给限定美好的蔷薇披上金纱,加冕独属于她一人的长夏。我想象松鼠在林间跳跃,群鸟编织彩云。并将一切倾诉于她,吾友槿言显然也沉浸在此般美好,不语。
慵懒的午后,我俩像幼稚园生倚着墙坐,整训的三天,我们常如此这般在片刻闲暇“续写薄伽丘的十日谈”,闭上眼,幻想世界多大多美;睁开眼,只看见世界多大多美。
“你的长夏永不会调落,”她轻轻道。我打趣她,何时也开始“莎士比亚”了。
我说:“独享夏日太自私,但当秋天真的来了,长夏想必也仅能在我俩心里。可能有人长舌说咱伤春悲秋,小女子情怀,我不认为。美好的事物存在于世上就值得铭记,‘没有人可以拒绝一朵花的微笑与芳香’,那是他们不懂得情趣。”。
不懂生活的人读不了书,读懂生活的人才能读懂好书。时代让人人有学上,却也越来越多人不读书。因为没有生活时人为活着而读书,过上好日子为过更好的日子而读书,而为己于私之虚荣心,为世俗烟火读书却实在是无意义的。不是说一定要家国情怀,要有大义,只是至少,我认为到你总要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。
我将倾及一生去找寻“真正的事物”,而生活何尝不是一种“真物”。为何从未将“文化”列入教学,是因为那本该蕴于生活点滴。当一个家庭让一个孩子在除夕的夜晚独一人苦研数理化,又怎样不是一种失败?当回家路上只是低头看手机,邻里间再不闻一句你好再见,是否是一种悲哀?
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年轻所以向前冲,背着“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
三十而立看世界,我太稚嫩,所以还看不懂。我的想法也太过稚嫩,经不起岁月的打磨。但我的人经得起,我会不断成长,并永远找寻。
晨钟暮鼓警醒我,人生路漫漫它值得被好好享受。稍纵即逝的美好被我定格在心中的长夏。留下几笔淡墨,敢问何谓纯粹?初心不改,矢志不渝。划开新篇章的第一个长夏,感谢它让我有勇气航向最美好灿烂的未来!